图为刘福琼向记者展示自己采摘的辣椒。 张旭 摄
在位于侣俸镇保乡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,该村村民刘福琼正在采摘成熟的“螺丝椒”(辣椒的一种)、番茄等,笑得合不拢嘴。她说,每天工作8小时,可获70元工资,遇到出货量大时需加班,加班可获双倍工资。
“螺丝椒可长至一米多高,一年可结果8个月,月月都有活计。”刘福琼说,辣椒、番茄等都是市场佼佼者,价高且畅销,对这份“家门口的工作”充满信心。另外,还有土地入股,可享受分红。蔬菜大棚的负责人周建表示,大棚采用了双层棚,冬可保温,夏可覆上黑膜防晒,利用技术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。
“‘巴岳农庄’不是一个具象的农场、庄园概念。”戴安勇介绍说,铜梁区中稳步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基础上,坚持问题导向,在关键环节、关键领域破题革新,重点从生产力、生产关系及收入分配的深层次问题入手,提出实施“巴岳农庄”试点建设。目前,试点区域涵盖铜梁4个镇17个村,共5.9万亩土地。
戴安勇介绍说,“巴岳农庄”由农户、村集体、国有公司、工商资本、金融资本等共同参与,通过清晰的股权架构、合理的利益分配、规范的运营机制,从而实现多方利益共赢、风险共担的乡村产业发展。
在少云镇海棠村,村民周笃群指着连片的田地告诉记者,2022年的大旱天气,曾让她险些遭受损失。现在,她的田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,被改造为高标准农田,已增配了输水管道、水渠等设施。“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。”周笃群说,她除了保底分红和务工收入外,还能享受到盈利(田地丰产)以后的分红。
戴安勇介绍,2023年,“巴岳农庄”将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改革相关政策措施,加大农业招商力度,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蓬勃发展、环境生态宜居、农民生活富裕的示范性村庄。(完)
机场“掌灯人”,辛苦了!****** 春运期间 全国各地机场航班大幅增加 一架架飞机平安起落的背后 离不开助航灯光机务员的帮助 这些机场“掌灯人”日复一日 在夜色中保障助航灯光 默默守护着旅客安全 每天穿梭于140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保障1300多套灯具正常运行 夜幕降临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跑道的尽头 助航灯光机务员乔昱翛(xiāo) 正带着徒弟维修跑道的指示灯 一架架飞机从他们头顶滑过 这巨大的轰鸣声 已经与他相伴十多年 ![]() 在机场约99万平方米的停机坪和跑道上 共分布着1300多套灯具 乔昱翛和他的同事们 每天都要不停穿梭在这片 大小相当于140个标准足球场的区域内 保障每一只灯具正常运行 乔昱翛说,每一种助航灯光 都有其自己的作用 也跟民航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“可能我们的一个细小差错 就会引起一个很大的灾难” ![]() 航班全部结束的深夜 是他们最繁忙的时刻 凌晨1点,塔台通知关灯 意味着一天的航班全部结束 这时,才是乔昱翛和同事们 最繁忙的时刻 正值一月一次的大检修 全组15个人 都要进入跑道全面检修灯光 从跑道的尽头开始 1300多套灯 几乎要挨个检查一遍 包括检查螺丝是否牢固 以及擦拭灯光透镜等 “我如果没有拧紧到位 松动的螺丝凸出来 就可能剐伤飞行器的轮胎 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损伤” 乔昱翛解释 ![]() 到了凌晨4点多 跑道上的气温降到零下10℃左右 所有的灯光全部检查完毕 再过一小时 新一天的航班又将开始起降 乔昱翛说 “干了这么多年 看着每一架飞机平安起落 每一名旅客安全落地 都和我们的付出有一份联系 就感到特别自豪 虽然我们干的只是一个小活儿 但完成的却是很大的一个使命” 为机场“掌灯人”点赞! ▌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 制片人/王兴栋 主编/马玮璐 总台记者/韩逾昊 王钢 康晓宇 编辑/张宁 校对/高少卓 ©央视新闻 (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)
|